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专家解析: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为什么要1:1

   日期:2025-01-27     来源:www.fpgsrc.com    浏览:487    
文章简介:“为何是大家家的孩子去上中职,而不是其他人家的孩子?”在一年一度中学生“分流”工作开始的时候,本报记者常常会接到不少父母有关“遭遇学校强制‘分流’”的投诉。在2009年2月,甚至出现如此的极端事件:福建惠安县数百名中学生学还没有上完,就被县...

  “为何是大家家的孩子去上中职,而不是其他人家的孩子?”在一年一度中学生“分流”工作开始的时候,本报记者常常会接到不少父母有关“遭遇学校强制‘分流’”的投诉。在2009年2月,甚至出现如此的极端事件:福建惠安县数百名中学生学还没有上完,就被县教育局强行“保送”上了职专。县里为此专门下指标摊派到每个中学,引起部分被保送学生和父母不满。当地教育局局长讲解称“保送中学生读职专,是为了进步职业教育”。

  这是否大力进步职业教育的必要手段?强制性地将学生分流的道理何在?在高中阶段,总体维持普高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依据何在?3月3日上午,在教育部就《国家里长期教育改革和进步规划纲要》中有关职业教育内容召开的解析会上,职业教育策略专题组副组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专门针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后一个时期总体维持普高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提法做出知道释。

  马树超说,2009年,全国中职招生达成历史性突破,达到860万规模,超越普高830万招生人数30万。“这不是行政强制与一刀切的结果,而是用政策调节市场的需要。”

  马树超透露,在以后一个时期总体维持普高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作为职业教育这部分的闪光点提出,主如果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国内经济进步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要。无论是进入工业化中期,还是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进步的历史新阶段,都迫切地需要大家大幅度提升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目前城镇劳动人口大约是3亿,其中技能型劳动者总量1亿左右,只占劳动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发达国家技能型劳动者占总劳动人口的二分之一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全国进入城镇工作的农民工约为1.5亿人,他们大多数没经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素质亟待提升。同时,每年还有600万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不可以同意普高教育,让他们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就业职位,很大地减少了国家整个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只须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的话,职业教育需要将很多增长。马树超说:“大家通过对国内近25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剖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从这个角来看,确实需要培养很多技能型人才与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

  第二,大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进步不均衡”,它反映到城镇化过程中就是总体就业职位不足,“白领”职位更是短缺。根据大家国家现在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职位1000万个计算,依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传统白领职位仅1/4左右。

  国内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可以升入普高,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可以升入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出。而社会各经济产业部门,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却一直供不应求。

  据《规划纲要》职业教育策略专题组做的测算,今年新增传统“白领”职位约为250万个,而今年大学毕业生总量达到630万人。“这就意味着或有380万左右的毕业生不可以进入‘白领’职位。”

  马树超表示,要促进就业、改变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供应求购结构矛盾等问题,需要用政策来调节市场的供需关系,大力进步中等职业教育。

  第三,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率大体相当,关系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从量化的角度进行剖析,假如2020年国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0%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不可以直接升学,而是直接需要就业。单靠普高没办法达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的,也不符合经济进步对人才结构的多元化需要。这不只使教育需要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四,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是在总结国内职业教育进步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马树超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步跌宕起伏。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大家需要坚持高中阶段‘普职比率大体相当’这一政策举措。”

  从1985年到1997年,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普高在校生数基本达到1∶1,甚至超越这个比率。可自1998年将来,受高等学校扩招和普高热的影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年萎缩。2002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三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高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目的,中职招生才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将来才得到明显的增加。

  “其实,在海外,普高和中职学校招生比率大体相当也是很常见的。”马树超介绍,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国际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中,高中阶段,中职教育比率平均达到34%。在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挪威等国家,这一比率超越50%。其中2007年瑞典为58%,挪威达到60%、瑞士高达65%。

  发达国家之所以看重中职教育的分流,是由于适当的分流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数目和规格,直接影响到劳动就业、经济进步和社会和谐。马树超说:“调控高中阶段的普职比率来进步职业教育,提升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具备要紧的策略意义。”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